7月6日,应县杏寨乡望岩村的望远花卉苗木基地,动物科学学院赴应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员们,遇见了卷着裤腿查看桃树的古稀老人高嵩山。这位与树木相伴半生的前林业干部,退休后回到家乡,在1239亩土地上续写“绿色传奇”。

“树是有灵性的,用心待它,它就会回馈你。”抚摸着桃叶,高嵩山眼神专注。2013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决心在应县这片“非传统产区”种出优质黄桃。面对严寒挑战,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试验:四处取经,反复嫁接选育,记录每一个细微变化。“失败是常事,但看到芽变出更好的性状,就觉得值。”队员们从他平静的讲述中,感受到那份执拗的坚守。
汗水终获回报。他培育的“嵩山黄桃”,不仅抗寒,糖度更高、单果重可达700克以上,品质超越南方原种。2020年,“嵩山黄桃”获评山西省名优产品;2022年成功注册商标。累累金果,印证了“不可能”变“可能”的奇迹。
基地里造型奇特的“互联缘”景观树令队员们大开眼界。“想着树能不能更有‘看头’,也更有‘赚头’?”高嵩山笑着解释。凭借40多年经验,他在白蜡、海棠等树干上施展“嫁接魔法”:让同一棵树的不同层次结出寒富苹果、黄元帅、鸡心果。一棵树,五彩叶,多层果,既是独特风景,更是高效“立体果园”,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光采摘。
“我回来种树,图啥?图的是乡亲们能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高嵩山牵头的合作社,是村民抱团发展的平台。从育苗、嫁接、管理到采收,村民深度参与,共享收益。合作社实有资本从30万元起步,如今已近9000万元,实实在在鼓了村民腰包,并获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
2020年,高嵩山又创办了“望远农民田间学校”。300套课桌椅、200张床铺、3500平米实训场,加上高校和农业部门的专家,构成接地气的“田间课堂”。“企业管理、果树栽培…学的都是真本事。”一位学员告诉队员。这里已成为多个机构的实践基地,为乡村输送“绿色人才”。

走出绿意盎然的基地,高嵩山那句“树养人三代”萦绕队员心头。这位老党员用半世纪诠释“爱树如命”。从他身上,队员们看到技术创新、模式探索,更看到深植土地的信念:将所长融入乡村所需,让绿色资源变致富“金钥匙”。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动科学子将以高嵩山老党员为榜样,将课堂所学与脚下泥土紧密相连,在产业升级的试验田里播撒科技的种子,在技术推广的乡间小路上传递知识的薪火,让青春智慧在守护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