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大首页 |
  • 加入收藏 |
  • 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动态 > 正文
田埂躬身学农技 果园实践悟成长——动物科学学院赴应县社会实践队感悟分享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浏览量:

7月6日的应县望岩村,晨雾还没散尽,我就跟着实践队走进了高崇山的苗木合作社。踩着沾满露水的田埂,看着眼前成片的果树——叶片油亮的贵州蜂糖李、枝条下垂的大连歇马杏,还有挂着青涩果实的高嵩山黄桃,我忽然觉得课本里"农业产业化"那几个字,突然有了形状和温度。

高经理的手和我想象中不一样。作为合作社的创始人,这位退休的林业局工程师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上还有几道浅浅的疤痕,可握起嫁接刀时,指尖却灵活得像在绣花。"看清楚,砧木切口要斜45度,接穗削面得平滑,形成层要对齐。"他一边说,一边用拇指按住枝条,刀刃在晨光里闪过一道细亮的弧线,"就像给果树做手术,差一毫米都活不成。"

我凑过去看那截刚接好的黄桃枝条,塑料薄膜缠得松紧适中,接穗顶端还套着保湿的塑料袋。"这是第几次改良了?"我忍不住问。高经理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记不清了,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试新法子。刚开始村里人说我瞎折腾,现在他们的果园里,一半的桃苗都是从我这儿买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动物科学课上学的"杂交育种"——原来无论是培育良种牲畜,还是改良果树,科学家的执着都是相通的:在无数次试错里,等一个对的结果。

"来,试试剪这个。"技术员递来一把修枝剪,指向一株瑞蟠101桃树。我学着刚才高经理的样子,握住剪刀往枝条上压,可刀刃刚碰到枝干就卡住了。"手腕用力,剪口要平。"技术员握住我的手,带着我完成整个动作。"咔嚓"一声脆响,多余的枝条应声而落,断面渗出一点点透明的汁液,像树在呼吸。

那天上午,我剪坏了三根枝条。不是把花芽剪掉,就是留的桩太长。直到第四株树,技术员才点头:"这棵剪得像样了。"我蹲下来看自己的"作品"——疏朗的枝条间漏下斑驳的阳光,风一吹,叶片沙沙作响,好像在道谢。忽然明白,课本里说的"合理修剪可促进果树通风透光",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就像我们学动物营养学,精准的饲料配比能让牲畜健康生长,果树也需要这样"量身定制"的呵护。

这次应县之行,为我推开了一扇窗。我不仅看到了高崇山们扎根土地的创新与坚守,更切身感受到现代农业链条中,动物科学扮演着怎样不可或缺的“幕后功臣”。从牧场栏舍到繁花果园,知识的价值在循环中熠熠生辉。

今日在望岩村脚下这片由科学智慧悄然滋养的土地,就是我未来奋斗方向最生动的注脚。在动物科学学院这个孕育知识与力量的摇篮里,我将更加珍视每一次实验、每一门课程,为的不只是掌握技术,更是为了练就一份能将专业知识深深扎入乡土、服务乡村振兴的真本领。终有一日,我能用从动物科学殿堂汲取的能量,反哺这片渴望繁荣的土地,让更多的地方绽放出属于新时代乡村的、更加绚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