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大首页 |
  • 加入收藏 |
  • 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动态 > 正文
实践丈量牛舍路 科技点亮兴农灯——动物科学学院赴太原社会实践队人物专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浏览量:

6月29日,太原奶牛科技小院——山西旺祥源牧业的牛场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动物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年轻身影穿梭在牛栏之间,他们俯身观察犊牛保育箱里酣睡的小生命,在泌乳牛舍旁屏息记录数据。总经理张立斌——这位2016级的师兄,一身沾着草料的工作服,成了这群学弟学妹最生动的实践导师。

没有会议室的开场白,实践就在牛舍的过道间铺开。张立斌的步伐利落,指向清晰。从犊牛保育箱恒温恒湿的精心守护,到育成牛宽阔活动区的自由踱步,再到泌乳牛舍环境参数的精准调控——每一步都是教科书上“动物福利”章节的立体诠释。技术员俯身调整保育箱温度计的瞬间,学生们才真切懂得,“科学养殖”四字背后,是对每个呼吸、每个温度节点的敬畏与关怀。

“看,这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张立斌轻点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每头牛耳上的电子标签,忠实地将生长轨迹、免疫档案、饲料消耗汇入云端,织就一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之网。他坦言,母校传授的动物营养学与繁殖学是牧场运转的基石——人工授精流程的优化显著提升了受孕率,分阶段定制的饲料配方则无声地转化为牛奶产量的攀升。

实践队员们手中的笔记本渐渐写满。面对学弟学妹关于犊牛护理、泌乳管理的连串提问,张立斌以最朴实的语言拆解着复杂原理。他语气恳切:“牧场需要你们带着知识扎根。别怕牛栏里的味道,解决问题的答案,往往就藏在泥土和青贮饲料的气息里。”

牛场空气微尘浮动,却成为知识最纯净的交换场。当年轻的目光与耳标上闪烁的微光相遇,当笔记本上的公式在饲料配比单上找到归宿,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在饲料搅拌机的轰鸣声中变得可触可感——它不在远方,就在每一头被精准照料的奶牛、每一组被科学分析的数据里。

离开时,实践队员们频频回望。牛栏深处,是无数张立斌们用知识浇灌的乡土风景。这一方牛舍,正以它粗粝而真实的脉动告诉后来者:兴农的密码,唯有在科学精神与泥土气息的反复碰撞中方能破译。从课堂到牛栏的路,丈量着青春与乡土的距离,也终将标记出一个行业的未来刻度。相信以实践队员为首的动科学子们未来一定会将张立斌为榜样,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畜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