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大首页 |
  • 加入收藏 |
  • 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动态 > 正文
动物科学学院赴祁县社会实践队实践感悟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4日 浏览量:

7月3日,我跟随动物科学学院赴祁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红海玻璃艺术园,在晶莹剔透的玻璃世界中探寻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密码,于匠心与创新的碰撞间感悟地方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步入园区,古朴展厅与现代化车间交相辉映,晋地文化的厚重底蕴与产业创新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真切感受到地方特色产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蓬勃活力。我明白了,传承从不是把传统装进玻璃罩里供奉,而是让它像玻璃料一样,既能保持本真的质地,又能被时代的火焰塑造成新的模样。

玻璃工艺展示区的展品如同一部立体史书,串联起玻璃技艺的千年脉络。从明清时期晋商远销海外的琉璃器皿,到融入现代美学的艺术摆件,每一件作品都镌刻着工艺的迭代与文化的传承。我在展品前驻足沉思,晋商的开拓精神从不只体现在票号与驼队里,这一块块玻璃从山西远销海外,同样是敢闯敢试的证明;而“诚信经营”的内核,既藏在晋商的商规里,也融在匠人们的每一道工艺里。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诚信经营、开拓进取”不再是课本里的短语,而成了能触摸、能感知的精神实体。

非遗传承工坊内,吹制匠人以玻璃料为笔、火焰为墨,将滚烫的玻璃料塑造成形态各异的艺术品。传承人介绍,园区通过“师带徒”模式守护技艺根脉,同时对接市场需求开发文创产品,让古老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我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生命力,从来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而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呼吸里,在人们愿意亲近、愿意使用的日常里。

现代生产车间里,自动化流水线与手工精修环节无缝衔接,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并行不悖。负责人介绍,园区通过“文化+产业”模式,产品远销海外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这让我清晰看到,地方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只有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真正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次红海玻璃艺术园之行,让我对“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有了深刻体悟,我将把这份实践所得融入专业学习,探索动物科学领域与地方产业的结合点,以青年之力助力传统技艺传承与乡村振兴,让青春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