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申报书 | 佐证材料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实验条件 | 实习实训 | 专业规划 | 科学研究 | 社会评价 
栏目导航
 专业规划 
 
专业规划
动物科学专业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动物科学优势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完善动物科学专业建设特色,提升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努力,建设一个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

二、建设原则

1.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优势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资金投入优先保障优势专业建设,学院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优势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优势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2.社会需求原则。坚持适应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畜牧行业建设发展需要,紧密关注本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创新发展原则。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专业建设发展原则,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构筑和强化专业特色。

4.校企合作原则。支持优势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衔接的优势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强化优势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度。

三、建设目标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面向国家和山西省地方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依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调整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山西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培养适合我省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动物科学优势专业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一个高水平、具有显著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专业点;集成办学经验和实践成果,形成动物科学专业建设规范。

四、建设思路

以山西省地方畜牧经济建设为导向,面向华北地区乃至全国,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各项教学基本建设,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化等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成为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优势专业。具体思路如下: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优势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完善 “基础理论—教学实践—专业理论—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为手段,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订和优化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以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依据,以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建设课程群为抓手,构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动物科学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以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动物育种与繁育、动物营养与饲料和动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核心课程群的建设,形成融理论、技能和素养为一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彰显专业特色。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教材建设工作。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优势专业建设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等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购置教学必需仪器设备;通过“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方式,建立稳固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建设内容

1、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首先,组织人员对畜牧产业和相关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以及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方法和效果进行广泛调研,梳理存在问题和关键建设点,撰写调研报告(分管教学副院长牵头、各系系主任共同完成)。其次,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思路,以及构建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和改革教学内容的思路,并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分管教学副院长牵头、各系系主任共同完成)。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材建设。吸收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以及生产实践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删除陈旧内容;积极申请和参与国家级教材编写工作。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教师培养和使用制度,包括每年派出、内培、与企业合作培养教师以及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

4、多渠道筹集资金,改革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校企合作、科研团队购置科研设备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增实验仪器设备,开设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行导师制,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社会实践、参加比赛和生产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达到95%以上,社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学生、学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特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的领导。学院领导亲自主持制定优势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学院职能部门加强对优势专业的建设服务,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

2.加大优势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根据优势专业建设的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添置、更新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3.加强优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实习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素质良好、结构优化,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合理梯队结构的优势专业教学团队,促进优势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  邮编:0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