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成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将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工作中,充实教学内容。“羊驼生物工程系列研究”项目是“地方特色”和“学科特色”的融合;该研究针对我国地域广阔,生态条件脆弱,特别是西北及东北地区,草食家畜放牧造成草场退化的现象,从澳大利亚引进了适应性强、生态与经济价值很高的南美羊驼。羊驼引种、繁育得到了国家“948”项目资助,经费总额为166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并与阿帕克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吸引社会资金800余万元,并得到榆次区政府40万元的基建资金,建设了中华羊驼养殖基地,形成了“项目+公司+政府+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同时,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购置了生物显微操作系统、细胞融合仪、基因芯片激光扫描仪、基因芯片杂交仪、γ-计数器、梯度PCR仪等大型设备20台(件),使基础兽医学实验中心可以全面地完成分子生物学、胚胎工程等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高污染区动物氟中毒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影响,该研究方向立足于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山西的工矿区和内蒙古草原动物工业氟中毒严重这一区域特色,在长达20余年的系列研究中,对动物氟中毒骨质疏松症及波状齿形成机理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经过进一步拓展,逐步形成了以动物氟中毒为中心的环境兽医学研究新领域,在环境污染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免疫的影响、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发生机理及防治、农药残留和兽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环境兽医学”理念,并促成环境兽医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成功,进而发展为“环境兽医学实验中心”。
“中心” 所有任课教师全部是动物医院的兼职兽医,分批每年兼职工作2-3个月。每年组织“中心”教师与学生下乡社会实践,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业务培训班、咨询等服务,如2006年组织全省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培训达900余人次,参加教师15人、学生96人;2007年和省防治站合作在全省11个地市的119个县举办“村级防疫员培训员”培训工作,培训人员15000余人,参加教师28人,硕士研究生61人、本科生365人;近5年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年平均20余次。
全面开放所有的实验室为生产一线服务。每年组织综合教学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学生到省内外百余家单位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亲自下去进行指导工作和学习交流,并帮助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配合国家和省级组织的动物疫病调查研究,“中心”每年平均组织专家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30余人次,要求教师每年在基地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全年教师工作量的10%。
动物医学专业历经86年的办学历程,共培养了2201名优秀毕业生,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世界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菲的工作业绩。山西省农业厅及山西省119个县畜牧兽医局90% 以上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是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我省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畜牧兽医学院、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等学校相关专业70% 的教师是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我省兽药和饲料生产企业60% 从事管理和技术的人员也是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4-2006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6%、97.4%、97% 。
2003年,受山西省政府的委托,“中心”组建了山西省动物重大疫情应急大队,“中心”师生在山西省两次重大疫情监测、防控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省政府、农业厅的高度认可。
|